找到相关内容549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王恩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

    王恩洋先生的唯识学著作   黄夏年   本世纪初,中国学术论坛上刮起了一股佛学研究的风气,在这股风气中,佛学中的唯识学异军突起,它不仅有起夫先导之功,而且引起了学界的相当注意,一批僧俗学者都投入...研究者还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其实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王先生作为支那内学院的一名学子,对中国的佛学界贡献理应不该埋没,尤其是他对当代中国的唯识学的建设著力尤巨,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3069545.html
  • 什么是唯识无境?

    什么是唯识无境?  指万法唯识所现,识外无真实之境。唯识,梵语vijn~apti-ma^trata^ ,音译作毗若底摩呾喇多;无境,梵语an-artha,又作无外境。意谓唯有识而无外在之对象,系唯识学派之根本学说。Vijn~apti 为由vi-jn~a^(知)之‘催起相’语基 vijn~apaya 衍生之语,系唯识学派之术语,指识之显现。唯识二十论记以‘唯’即是否定外境,故‘唯识’一语意谓无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3367797.html
  • 唯识学的生命流转思想

    唯识学的生命流转思想  孟领  这篇文章发表在《觉群学术论文集》,略有改动。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唯识学关于生命流转思想的梳理,诠释了大乘佛教的主动轮回和清净缘起思想;阐述了唯识缘起包括业感缘起和识感缘起两个层面;借助对业种子和名言种子的辨析,指出了唯识学业论所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业、轮回、唯识、缘起、业种子、名言种子  一、 轮回与业力  轮回,又称轮转、流转,表示相续不断的生命状态。...

    孟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3749692.html
  •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

    唯识哲学对对像世界的说明 潘爱雯  (一)“对像世界”成为哲学探究范畴的原因  甚么是“对像世界”?它为何成为哲学家们探究的重要课题?若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对像世界...开发此领域的知识。   (二)唯识学派探究“对像世界”的目的  佛教的唯识学派其实是建立了一套很严密的哲学理论,去分析说明“对像世界”的背后,亦即是宇宙万象的最后真实,是由阿赖耶识所提供。当然,唯识...

    潘爱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3154610.html
  • 略谈法相唯识的空义

    法躬安泰,福寿绵长,久住世间,利济群生。   世事无常,瞬息万变,原先行程已确定,奈因差别障缘,不克成行,实有负叶居士的一番盛意。兹谨将拟订讲题“略谈法相唯识的空义”,大意整理出来,刊登于“正觉之音”,...研究者。我们从他所讲的、所写的著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全盘佛法,大小、空有、性相,无不兼容并蓄,既博大又精深。今拈出“法相唯识的空观”一题,虽然并非导师的中心思想,但确是他在早期的佛法研究过程中,曾下过相当...

    超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742679.html
  •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  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 肖平[[1]]  唯识比量又称“真唯识量”,是玄奘在印度求学期间针对小乘论师般若毱多(praJA-gupta)[[2]]就大乘唯识提出挑战而立的一个比量。就此“唯识比量”,古往今来有很多的传说,对其在学理上的意义,也有很多褒贬不一的看法。不过,本文的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陈述这些争论的来龙去脉或评价其中的是非曲直,而旨在向学界介绍一部由日本僧人...

    肖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124173791.html
  • 唯识是从哪里说起的

    唯识是从哪里说起的?  ──从观察自身看遍计执的积累     二麻子 静风   任何一个交谈的题目,理论的建立,都有个开始说话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话是说不起来的。对于一个理论体系来说,这个起始...学习这个理论的人忘记了这个起始点是什么样子的,会对后来的学习添加巨大困难,甚至导致大量误解。  那么唯识学的这个起始点是什么呢?为说明这点,我们先粗略看看中观的起始点如何。中观师对中观说话的起始点有明确...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447424.html
  • 关于玄奘法师的真唯识

    玄奘法师在印度将要回来的时候,戒日王给开了一次无遮大会。窥基法师《因明大疏》中说玄奘法师在这次无遮大会上公布了“唯识比量”,唯识比量就是真唯识量。   真唯识量的来历是这样的:当时在南印度有个般若毱多,他对小乘正量部的教理精通得很,他认为大乘唯识理论不值一提,就写了一部《破大乘论》,有七百颂,他说他的这部论大乘人连一个字儿也动不了,国王就请那烂陀寺戒贤法师派人来辩论,戒贤法师让海慧、智光、师子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1338018.html
  • 唯识无境”初探

    唯识无境”初探—— 徐湘霖  不论是科学、哲学或是宗教,都要对心与物、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出回答,关于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同现实世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问题,宗教家也许比科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更加饶有兴味。境,唯识学上是指识所认识的对象,但它又与我们日常经验所感知的不同。在日常感觉中,认识对象是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的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然而,在唯识论者看来,认识对象不是指客观存在物,没有...

    徐湘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14565081.html
  • 谈谈唯识学的优异特点

    谈谈唯识学的优异特点  唐仲容  前言  大乘佛法的伟大精神,主要表现在立足现实,狠抓当前,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之上。《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超然登佛地。”尤其是中道了义的唯识教理,讲内因缘生一切法的有为缘起,更特别立足现实,着重现在,故讲三境,以性境为本;讲三量,以先量为先;而讲实证,见道必须以能所相应的现观为准。《成唯识论》云:“观...

    唐仲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750414.html